2025年上半年,濱淮農場緊緊圍繞江蘇農墾“產業項目突破年”目標,搶抓機遇,聚焦“生態+特色”戰略,在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實現了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為全年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兩條魚”提質效,生態經濟雙豐收。今年,農場重點推進書記項目“黑魚養殖標準化建設”,投資160萬元對120畝黑魚塘口進行標準化改造。通過“大改小”的方式,建成10個標準化小塘口,分批次、分規格投放苗種,每畝適宜養殖量提升近三成,實現了黑魚的常年銷售,有效抵御了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為提升黑魚養殖品質,改從中山河引進優質水源。在銷售模式上,農場采用“大規格進市場、小規格深加工”的策略,上半年委外加工魚柳4萬斤、魚片0.66萬斤。
同時,農場深化甲魚生態價值挖掘,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求品質,精心優選水稻品種,選定了色香味俱佳的源兩優888品種。對水稻栽插布局進行調整,使其更方便甲魚活動。杜絕農藥和化學肥料,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治理田間害蟲,讓水稻微生物為甲魚提供天然餌料,甲魚活動疏松土壤促進水稻生長,形成良性生態循環。上半年,特色養殖實現營收289.33萬元,利潤87.68萬元,達成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
高效種植多元化,開辟增收新路徑。高效種植領域呈現出多元創收的良好態勢。上半年,農場組織專業團隊對440畝生長緩慢、經濟效益低的林地進行跡地更新,種植速生豐產楊樹22000余株。深度挖潛土地資源,聚焦林下空間、溝渠邊坡等以往被忽略的“微地塊”,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土壤檢測和作物適配性分析,因地制宜種植知母、射干、薄荷等中藥材240畝,牡丹、芍藥套種20畝,瓜蔞40畝、冬瓜50畝。
主動融入地方產業,與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簽訂訂單,種植西蘭花100畝、韭菜50畝,專人全程跟蹤把控品質,產出的農產品因品相好、口感佳廣受青睞。上半年,高效種植實現營收30.57萬元。
科技創新作支撐,產業積蓄新動能。農場積極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實施60畝粘土地小麥套種白首烏示范項目。通過合理安排種植密度和田間管理,每畝預計增收首烏塊根約800-1000斤,綜合收益顯著提升。同時,農場進行火焰南天竹堿性土壤扦插試驗,通過改良扦插基質和調控環境溫濕度,成活率達85%以上。開展田塘耦合綠色種養技術集成,將稻田排水引入魚塘,魚塘水經凈化后再用于灌溉稻田,使水資源利用率提升40%。創新黑魚塘口混養模式,利用不同魚類的生活水層和食性差異,混養甲魚或鯽魚,提高塘口空間利用率和水體資源利用率,根據去年試驗結果,每畝塘口額外增收甲魚300斤或鯽魚100斤,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益。
依托加油站流量優勢,積極拓展非油品業務,通過線下門店推動特色產品銷售,實現營收1023萬元、利潤116萬元,非油品營收突破10萬元,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產品銷售線上線下協同,累計營收33.45萬元,為產業發展提供補充動力。
下半年,農場將持續聚焦產業領域,深化特色養殖二星產業、高效種植一星產業創建,強化“濱彩集”品牌塑造,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推動濱淮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