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種業河北定州轉盤擠奶設備
從精心培育優良品種,到智能化的種植養殖基地、數智化的加工生產車間,再到高效有序的流通網絡,首農食品集團以新質生產力為畫筆,繪就守護首都市民“舌尖”安全的畫卷,探索形成科技強國戰略在首農食品集團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首農食品集團借助科技創新重構傳統農業食品生產模式,在育種、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等全產業鏈條實現全流程智能化升級,為食品產業現代化提供“首農食品樣本”。
科技筑基:種源攻關突破“卡”點
踏入三元種業奶牛中心的現代化育種實驗室,仿佛踏入一個科技與生命交織的奇幻世界。實驗臺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精密的儀器設備,電腦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基因序列數據,仿佛是宇宙中隱藏的密碼。這些密碼,正是破解奶牛選育奧秘的育種“芯片”。
在奶牛基因組選擇育種時代,高通量SNP檢測技術平臺堪稱育種“芯片”。2023年9月,三元種業與中國農大、華智生物聯合發布“中國荷斯坦牛基因組選擇育種芯片”,將奶牛85K液相育種芯片擴容升級為126K芯片,使其成為我國奶牛育種領域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用芯片,極大地提高了奶牛基因組遺傳評估準確性和時效性,意味著市民能喝上更安全、更優質的國產牛奶。
經過多年科技攻關與培育,北京奶牛中心建立起我國最大的優秀種公牛自主培育體系,國產凍精產品市場占有率達35%左右,成為國內凍精市場第一品牌。
動物疫病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難題,疫苗等傳統方式難以實現重大疫病的有效防控。首農股份瞄準這一難題,構建起“自主工具、自主技術、自主品種”的生物育種自主創新體系。2024年,重磅發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編輯抗藍耳豬科研成果”,開啟了動物疫病防控的新范式,并入選國家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標志性成果。此外,首農食品集團還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育”配套系種豬,是國內唯一擁有北京黑豬種質資源且唯一掌握SPF(無特定病)種豬安全生產體系的育種公司。
首農基因編輯抗藍耳豬科研成果發布現場
曾經,我國的蛋雞種業幾乎全部被國外壟斷。為打破進口品種的壟斷局面,峪口禽業與中國農大歷經十余年聯合攻關,選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粉系列”5個蛋雞品種,涵蓋原種、祖代、父母代三級良種繁育體系。16年累計推廣78億只,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60%,成為我國第一個實現核心種源自給自足的家禽品種。峪口禽業也已發展成為世界三大蛋雞育種公司之一。2023年6月,1.65萬羽“京紅1號”高產蛋種雞和“沃德188”白羽肉種雞從北京出發,漂洋過海8000多公里抵達非洲大陸,在坦桑尼亞的土地上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實現中國自主培育種禽出口“零”的突破。
首農食品集團建立了全球首個肉鴨基因組選擇技術平臺,育成“南口1號”“南口京典烤制型北京鴨”兩個配套系,北京鴨在國內高端烤鴨種源市場占比達90%。集團聯手中信農業收購英國櫻桃谷公司100%股權,實現這一流失海外一個多世紀的北京鴨品種重返家園的目標,極大地豐富了我國鴨的戰略性資源儲備,櫻桃谷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0%。
“以種業自主創新打破種源的國外技術壟斷,從源頭提升我國畜禽產業的效率和效能,堅決貫徹打好種業翻身仗的國家戰略。集團種鴨育種規模居世界第一,種牛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逐步建成覆蓋種類全、產業規模大、綜合實力強的國內一流畜禽種業。”首農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近年來,首農食品集團全力助力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圍繞項目落地、園區建設、平臺搭建、投資孵化等方面,積極推動集團奶牛、蛋雞、種豬、種鴨等畜禽種質資源向平谷集聚,已經推動12個項目落戶平谷。同時,積極參與發起“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北京農業中關村產業聯盟”等多個新型科研機構及企業合作交流平臺。
西郊農場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番茄種植場景
智慧種養:物聯網重塑生產模式
初夏時節,在位于海淀上莊的首農食品集團旗下“翠湖智慧農業創新工場”智能連棟溫室內,一排排高品質番茄正奮力汲取著養分向上生長。
走進翠湖工場,番茄植株根部不見土壤,這是因為智能連棟溫室采用椰糠作為無土栽培的種植基質,以此確保根系環境健康安全。立體化的種植模式使單位面積的蔬菜產量比傳統設施提高3倍至5倍。“一屏統管”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控制著番茄生長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營養等,園區管理與勞動生產效率提高3倍以上,并且首次在北京地區完成溫室番茄越夏生產。科技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提高了番茄品質。在2023京津冀鮮食番茄黃瓜擂臺賽中,“翠湖一號”“翠湖二號”分別榮獲櫻桃番茄型擂主獎和二等獎。
在首農畜牧平谷良種奶牛場,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智能化設備隨處可見。一頭頭經過基因檢測篩選出來的荷斯坦良種A2奶牛,在寬敞明亮的牛舍里悠閑地進食、散步、趴臥。立體風扇、噴淋器等智能系統可以隨時將牛舍環境控制在最舒適的狀態。自動刮糞板、智能牛體刷、智能分群門等智能化管理系統,為奶牛產出優質的原奶提供了優質保障。
峪口禽業自主培育高產蛋雞種雞首次走出國門
值得一提的是,該場區配備的瑞典利拉伐自愿式擠奶機器人,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奶牛“福利”,充分挖掘牛群生產的潛能。奶牛可以自由選擇擠奶時間,當它們感到奶脹時,便會主動走向擠奶機器人。擠奶機器人通過先進的傳感器和識別技術,能夠準確識別奶牛的身份,并對奶牛的乳房進行清潔和消毒,隨后開始擠奶。整個過程無須人工干預,減少了奶牛的應激反應,提高了擠奶效率和牛奶質量。這一技術的應用,充分彰顯了新質生產力在提升養殖效益和保障動物福利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了奶牛養殖業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
古船福興公司制粉車間
智能生產:科技點亮品質生活
位于北京糧油食品應急保障中心園區東北角的古船食品福興面粉廠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該廠建筑面積為2萬平方米,設計產能為日處理小麥1200噸、日產面粉800噸,生產近六七十種不同品類的產品,可滿足不同使用場景的消費需求。
在明亮潔凈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里,幾排面粉生產線在中控室監控下穩定地運行著。該車間采用瑞士布勒集團現代化制粉工藝和設備,面粉加工由中控室全程控制,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在廠區的谷物營養研發中心內,研究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實驗設備,觀察各項實驗參數,為生產高品質產品把好科研關。加拿大小麥粉、油餅預拌粉、麥芯小麥粉、富含膳食纖維的全谷物小麥粉……一批批營養健康的食品,從古船車間走向百姓餐桌。
走進三元食品瀛海工業園,一輛輛大型牛奶運輸罐車緩緩駛入,一條條現代化自動生產線全速運轉,一箱箱下線的牛奶通過冷鏈運輸銷往各大商超,走進千家萬戶。
三元極致晚安純牛奶
歷經70余載發展,三元食品實現了從大蒸鍋手工灌裝到全自動化生產線的技術迭代,取得多項全國第一:第一杯工業化生產的酸奶、第一款早餐奶、第一款低乳糖酸奶……三元推出的PET瓶裝和屋裝的“72℃鮮牛乳”,采用國際先進的72攝氏度低溫巴氏殺菌工藝,在有效消滅原料奶中有害菌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牛奶中的活性營養物質,例如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提升了牛奶的營養價值,讓口感更加純正。
依托科技賦能,三元食品在2024年上市39個新產品,還有34個新產品處于研發階段。如今,72℃鮮牛乳、益糖平酸奶、極致晚安奶等一系列貼合消費者健康需求的產品,源源不斷地從瀛海走向全國市場。
“堅持科技創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緊跟‘大健康’時代人民群眾食品消費結構變化趨勢,以科研創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改進傳統工藝,挖掘食物營養結構、功能特性、風味品質。”首農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肉研中心低鹽發酵肉、王致和低鹽全豆腐乳、大紅門麻椒雞、蒜香肉腸、白玉即食豆腐腦、京華茉莉金龍王、裕農輕食產品等眾多新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食物多樣化、精細化、營養化、生態化的膳食新需求。首農食品集團年均研發上市新產品100多種,新產品貢獻率不斷提升,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同時,首農食品集團發力生物技術新興產業,聚焦玉米淀粉深加工領域,打造數字化工廠,推動國內乳酸行業快速發展;積極踐行大食物觀,聚焦未來產業合成生物領域,開展細胞培育肉和微生物蛋白研究,建成國內首個新蛋白食品科技創新基地,獲批國家級動物替代蛋白技術創新中心,提升了首農食品集團乃至北京在國內外新蛋白生物制造領域的影響力。
智慧流通:冷鏈網絡重構供銷體系
在位于南五環星紅科技園的五環順通供應鏈基地內,一輛輛集裝箱冷鏈貨車在園區穿梭。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貨物入庫、分揀、包裝、運送等各個環節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在精準控溫的冷庫里,上游供應商已陸續送來了當天的新鮮食材。這些食材經過五環順通內部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分析后,最終匯總到倉庫的重力秤上。工人們在倉庫稱量、裝袋、打碼,動作一氣呵成。
近年來,五環順通全面推動冷鏈物流提檔升級,建立了人、車、貨、庫全鏈路的冷庫溯源管理信息系統,大廳的智慧大屏可以實時查看多維度的冷鏈物流運送信息。
南郊農場五環順通數字調度中心
“通過打造供應鏈體系‘智慧大腦’,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實現實時更新,可有效整合分散的采購資源,提升產品采購規模效益,實現采購標準規范化,保障產品供應質量,優化流程管理,提升資源協同利用率。系統中可供選擇的產品SKU(最小存貨單位)數量已達14534種,可有效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五環順通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為進一步提升冷鏈物流效率,五環順通還積極探索新技術應用。在冷鏈運輸車輛上,引入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車輛溫度、濕度等關鍵參數的實時監控與智能調控,確保食材在運輸過程中的新鮮與安全。同時,五環順通還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出更加環保、高效的冷鏈包裝材料,降低了冷鏈物流對環境的影響。如今,五環順通正朝著精于冷鏈的現代供應鏈新標桿目標邁進。
首農食品集團旗下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是亞洲單體建筑規模最大的鮮活農產品交易中心,圍繞“安全、效率、供應”三大核心要素,加快對農產品供應鏈的重構與升級。2024年,流通中心一期先后承接八里橋市場和“北京大冰箱”西南郊冷庫商戶入駐,二期冷庫項目正在推進中,未來將打造成為服務農產品供應的樞紐型流通中心、一站式集采中心、數字化交易中心和綜合型應急中心。
“首農食品集團的實踐表明,新質生產力正在推動農業食品產業發生深刻變革,通過借助基因編輯、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應用,不僅實現生產效率的量級躍升,更重構了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首農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產業升級路徑,為破解“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的時代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也彰顯了首都國企在保障民生領域的責任擔當。未來,隨著數字孿生農場、食品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的深度應用,首農食品集團全產業鏈將釋放更大的創新效能,持續穩固首都“舌尖”安全防線。
文章來源:首都建設報
本文分類:專版
發布日期:2025-05-26
本文鏈接:https://www.bdcn-media.com/a/35391.html